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嘉庆《黟县志》记载:“往者读书力田,无出商贾者国朝生齿日盛,始学远游,权低昂,时取予。为商为贾,所在有之”。据此可知,当地
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B.经商之风非常盛行
C.耕读成为社会风尚D.职业观念有所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宗法社会日益解体
2022-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由材料可知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B.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C.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
4 . 有学者指出,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史书中并未记载,异姓兄弟结义也不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桃园结义的故事却描写的生动而详实,而同时期民间的许多水陆码头也修建了“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文学得到快速发展B.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
C.大同思想受到时人推崇D.商品经济发展重视信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明代松江府地区,全部垦田面积中超过50%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已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的农作物配置结构。以下与此无关的是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促进农产品的商业化
C.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D.农业形成专业化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019-08-19更新 | 12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16-17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C.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
D.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
A.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
C.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