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雇人经营并亲自管理农业生产的土地所有者越来越多。生活于松江府的潘允端,在其拥有的一两千亩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雇工经营的。在其日记中,关于垦田、莳秧、种麦等工序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A.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2022-02-26更新 | 36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明清有关江南地区手工业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时间出处记述
明隆庆年间《西台漫记》“我吴市民罔籍田业……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裴餮计”
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实录》“吴民……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在官府重税之下,染坊罢而散数千人,机户罢而散者又数千人”
康熙十五年《石门县志》“崇德镇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
A.江南地区手工业普遍使用雇工
B.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者负担沉重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D.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雇工流动性强
2022-02-14更新 | 55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
C.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 . 明人冯梦龙在其《醒世恒言》中描述了施复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妻在苏州盛泽镇辛苦经营,由一张织机发展到三四十张织绸机;明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一书中,记载了其祖上在成化末年,购机由一张到二十余张的情况,其祖上发家是在杭州。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当时
A.苏杭丝织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B.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经济素材
C.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D.丝织业的手工工场处于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朝蒋以化的《西台漫纪》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生……日取分金为饔飧计。……两者相资久矣。”此现象可以得出吴地
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B.百姓放弃农业生产
C.市民生活困苦不堪D.手工业生产占主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贫贱富贵,男女老少,人人必需。自秦蜀守李冰识脉穿井,封建政府就控制,垄断井盐,为其政治、经济利益服务。

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

材料二   郡国多不便【于】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杜佑《通典·食货十》

材料三   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杜佑《通典·食货十》


(1)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述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并说明它的利弊。

材料四   井盐是促进宋代四川经济繁荣和商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川井盐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按南宋初年年产六千万斤,斗米斤盐计算,可折合六百万石米,解决近百万人的饭食问题。而宋代四川人口最高数,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二百六十四万余户,七百五十一万余口(注:《朝野杂记》甲集卷17)。

文同在《丹渊集》卷三四,《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中说,井盐县的“豪者一家至有一、二十井,其次亦不减七、八”,“每家须役工匠四、五十人至二、三十人”。煮盐所需柴薪,仅陵井盐每年就要三十八万余束,须仁寿等四县百姓供应,更大大超过了煮盐工匠的人数。此外,遍布全川的运输和出卖井盐的商人,盐贩和脚夫,其数也不会少于生产盐井的工匠。总上三种直接间接从事井盐生产和经营的劳力应不少于三、四万人。

富顺监产盐,致“邦赋弥崇,人以是聚,国以是富”,“百姓得其富饶”,商派辐辏,成为“奠梁蜀之东,为水陆之会”(注:《舆地纪胜》卷167。)。大宁监产盐,“一泉之利,足以奔走四方”。(注:《舆地纪胜》卷181。)使地处深山绝壁,乱石萦绕,僻在夔峡,土地所产不及他郡的夔州,成为川东最富之地。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宋代井盐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五   四川货殖最巨者为盐……大盐厂如犍、富等县,灶户、佣作、商贩各项,每厂之人以数十万计,而沿边之大宁、开县等厂,众亦以万计。

——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十

(富荣盐场)担水之夫约有万……盐船之夫其数倍于担水之夫。担盐之夫又倍之……盐匠、山匠、灶头,操此三艺者约有万……以巨金业盐者数百家。

——李榕《十三峰书屋文稿》卷一

(大宁县)工匠外来者多,平日无事,不足以养多人……至盐场筒、灶工丁逾千人,论工受值,足羁縻之

——光绪《大宁县志》卷一

其人有司井、司牛、司篾(竹皮,薄竹片)司梆、司漕、司涧、司锅、司火、司饭、司草;又有医工、井工、铁匠、木匠……

——温瑞柏《盐井记》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清代四川井盐业的特点
2021-08-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五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恩格斯说:“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明朝后期雇佣劳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其原因不包括
A.机户出资,以商品生产为目的B.机工出力,是完全自由劳动力
C.机户和机工间是自由契约关系D.雇佣劳动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8 . 康熙雍正年间,苏州棉布字号兴盛。各省青蓝布匹俱于此(字号)兑买染色,后必用大石脚踹光,即踹坊包头置备巨石木家伙房屋,招踹匠从事踹布工作,提供食宿,垫发银米柴钱,加工布匹字号分发,按每匹一分一厘三毫工价支付踹匠工资,包头不得克扣;字号逐月给包头银三钱六分,以偿房租家伙之费。这反映了
A.棉布开始成为当时民众主要衣料
B.新的生产关系已成为苏州的主体
C.中国自然经济结构逐渐走向解体
D.清代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手工工场
9 . 康煕雍正年间,苏州棉布字号兴盛,各省青蓝布匹俱于此(字号)兑买染色。这说明
A.清朝非常重视苏州发展B.苏州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苏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2021-07-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反映出清代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现象极其微弱,不足以引起农村封建经济的剧烈震荡。其主要原因是
A.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态稳固B.民间资本分散且用途广
C.清朝对人身控制更加严格D.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推行
2021-07-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