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据此判断,王夫之这一说法(     
A.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B.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为主要目标
C.具有一定民主启蒙色彩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 . 王夫之认为,历史首先必须是信史,不能挟私,反对史书以附会人事,对众人所公认的“大美大恶”,不再作喋喋论述,这样才能实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王夫之的主张
A.维护了宋明理学的权威B.论证了史学革命的必要性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D.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王夫之也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他们这些主张
A.现实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B.都把矛头指向中央集权制度
C.与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具有一致性D.其目的是要求建立法治社会
2021-06-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5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
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
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
2021-03-16更新 | 232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下列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君与臣,共曵木之人也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清之际,王夫之在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时,不局限于明代的得失,富于历史哲学的思考。对此,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考体现在
A.否定了孔子的权威B.彻底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从唯物的角度否定程朱理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C.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D.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021-12-01更新 | 27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