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满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且变誓死死守节。同时,女姓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
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
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晚明江南城市负贩行商定居化趋向及实践,使并非本籍的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 城市居民的主体。虽然这些客居者大多获得“附籍”或“商籍”的待遇,但发家致富的梦想始 终伴随着故土之思。与传统乡村以家庭和邻里关系为纽带不同,晚明江南城市文化具有“利 益社会”的特征,如嘉定人徐学谟在《归有园廛谈》中所叹:“炎凉之态,处富贵者更甚于贫贱;嫉妒之念,为兄弟者或狠于外人。”

——摘编自查清华《中晚明江南城市化进程与诗文的新变》

材料二   在清代,江南的苏州、南京、镇江、杭州等地的丝织业中,流传着“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的诗句。可见,当时这一地区的农家丝织户,已经有了商业资本的操纵或控制。 到清代中期以后在丝织业中,“账房”形式的包买商制度相当发达,甚至在生产中已经取得 了支配性的地位。然而,明清时期的丝织业生产日益集中在市镇或较大的城市中,城市中 “账房”与乡村农户之间主要是通过商人资本经营的丝行去垄断乡村丝织原料市场来联系 的。这种包买商制度的“蛛网”并未直接地控制乡村的家庭纺织手工业。

----摘编自于秋华《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手工业经营组织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晚明江南城市社会风气的显著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江南丝织业中出现的新经营方式,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经济、社会变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