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一方面重视民之所欲,谴责忽视人民欲求的苛政;一方面却不赞同人民自作主张,斥责逾越等级的行为。由此可知,王夫之意在(       
A.关注民情、民意B.反对专制制度C.以善治维护秩序D.提倡个性自由
2022-04-28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暨沈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王夫之在家训中提到:“能士者士,其次医,次则农工商贾,各惟其力其时”,要将自己的职业与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清代学者焦循在《里堂家训》中提到:“学者以治生为要”,并主张“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这些家训
A.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B.强化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体现了经世致用理念D.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指出:“卿大夫不仁,则有宗庙不保矣,诛夷之祸随之矣。”可见,王夫之主张
A.为官者应加强道德修养B.统治者亟须整肃纲纪
C.树立国民的高度责任感D.建立廉洁的官僚队伍
4 . 王夫之按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举例论证“气”的永恒不灭性,认为这种永恒无限的“气”乃是一种实体,并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充满两间,皆一实之府”等命题,力图对物质世界最根本的属性进行更高的哲学抽象。此认识论
A.开始了对宇宙本源的探索B.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C.批判了理学唯心主义观点D.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明清之际王夫之的哲思直通近代思辨。王夫之肯定了世界的本体由物质性的“气”构成,论证了物质的不灭性,而且认为物质运动形态之间可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状态是无限的,但物质运动的总量则不会增减。王夫之将实地考察与古籍记载的神话传说相参照,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动物、文明发源于野兽的崭新结论。他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认为请文明“袁旺彼此选相易”。他认识到“中国”并非世界之中心和全部。他认为在人的主观意志之外,存在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建立“势一理一天”合一的理性主义历史哲学。王夫之指出,一个新制度的产生,必然要在旧制度的母体内孕育许久,而一个旧制度也会在新制度中残存长时期才能根除殆尽。

——摘自冯天瑜《超前200年——王夫之的哲思深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的主要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2020-06-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