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据明末清初《啬庵随笔》记载:“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一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这可用来说明,明末清初戏剧
A.发展空间得到扩大B.以服务社会上层为主旨
C.成为娱乐文化主流D.表演技艺开始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京剧起源于清朝“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  )
A.主要宣扬儒家的思想道德准则B.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结果
C.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D.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4 . 乾隆以后,清廷为了控制戏曲演出活动,在宫廷中任用大学士等高官,专门撰写历史大戏,而这些人的作品成为“传奇”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度影响了民间戏曲的创作。这表明
A.政治导向影响艺术的发展B.士大夫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皇帝好恶决定艺术的发展D.文化专制利于戏曲艺术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活在明代中期的王阳明曾评价当时的戏曲:“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他意在说明
A.戏曲具有教化民众功能B.统治者借戏曲愚弄百姓
C.纲常伦理受到官方重视D.激发良知需要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06-09更新 | 11923次组卷 | 16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