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地租形态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C.农产品商品化提高D.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2021-11-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代,广东有“贾人子”于广利王庙香火财产中“三次计借过数百金,才出洋(贸易)便遇寇劫取”。清代,江西南昌县有姓蒋者,因家贫“乃质衣冠,得钱八百,贩粟五斛,肩鬻于市”。这说明明清时期
A.金融市场竞争激烈B.经商观念较为浓厚
C.商贸活动获利丰厚D.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2021-11-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材料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一,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021-06-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代江南地区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也普遍种植桑、麻、棉花和果木等经济作物。万历以来人们用尤墩布为暑沫,极轻美,争购之,有的市镇郊区广开暑袜店,合郡男妇农闲时皆以做袜为生。这表明江南地区
A.农民运用多种经营方式生产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得到改变
C.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社会阶层的流动在不断加快

7 . 材料一:明清时代的江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的工商业市镇。江南市镇的发达,当然不是在明清时代突然出现的,从宋代开始,正式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产品的交换与流通日益频繁,江南农村的草市及定期市逐渐演化为商业性的聚落。一些传统的城镇,随着商业化的影响,军事及行政功能渐趋退化,商业功能则日渐浮现。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城市化进程,可以通过人口流动的数字得到说明。农村人口和农业人口不间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1751-1780年的 30年间,英国离开农业的人口总数为75000人…… 1821-1830年间为267000人。截至19世纪中叶, 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已经彻底改观。据统计,到1851年时,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 48%,而城市人口占52%。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形成的两个途径.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财富的膨胀,商人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欲望逐渐地显露出来,他们或追逐于琴棋书画、珍奇古玩之中,或大兴土木,建豪宅园第,或大操婚丧嫁娶,夸富斗靡。这些做法
A.提高了商人政治地位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9 . 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B.宋朝C.元朝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清商业革命内容的是
A.陆上丝绸之路开辟B.柜坊和飞钱的相继问世
C.市坊界限严格分离D.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