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盛泽镇(今江苏苏州吴江区),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和晋商B.明代开始突破坊市制度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2 . 明中后期,一些出版物纷纷使用状元、翰林或极具感染力的词语,如“奇异”“精诀”“至言”等来作书名。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知识的普及B.商业意识的增强
C.印刷技术的进步D.科举制度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清代B.唐代C.北宋D.明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甘著、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手工业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势力雄厚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
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2022-02-28更新 | 5798次组卷 | 4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材料反映了
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
9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玉米、甘薯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中叶以后,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不得已从外部输入稻米,于是丧失了南宋以来的粮仓地位。与此同时,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湖广地区飞快地开垦了耕地,并将生产的粮食输入江南,成为当时的粮食中心。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湖广地区经济水平超过江南三角洲B.长江流域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
C.我国南方乡村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D.江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