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夫之反对“量其出以为入”,提倡“量其入以为出”,强调休养生息在先,收取赋役在后,“均一役也,豪民应之而易,弱民应之而难”,所以应实行差等收税。这体现了王夫之(     
A.儒道互补的哲学观B.理欲统一的自然观
C.重农抑商的财政观D.宽以养民的治理观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家天下”的本质就是专制时代的“统治者”用以“镇压人心”的工具,强调“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王夫之的这一主张
A.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追求
C.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D.反映了人民对君主制的厌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提出“能必副所",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人的认识活动,而人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世界相符.这位思想家也主张
A.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B.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D.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制
2021-03-17更新 | 77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洪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
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
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
2021-03-16更新 | 23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些言论
A.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
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心学和理学的交锋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2020-11-01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2020-10-15更新 | 103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20-10-14更新 | 302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夫之提出,天子须以无为而治,以虚静统天下,其职责只须谨守国家典章,尤其以考察宰相人选,任用宰相,罢免不称职的宰相为重。王夫之这一主张
A.否定儒家思想B.推崇道家理念
C.反对君主专制D.倡导以法治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