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022-11-27更新 | 1117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所示为明朝时重要商业城市的分布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代表性城市

所在区域

功能定位

广州、漳州、泉州

东南沿海

外贸港口、商业都会

武昌、汉阳、荆州

长江沿岸

交通要津、贸易重镇

淮安、天津

大运河沿岸

交通要津、贸易重镇


A.江南市镇规模较大B.长途中转贸易兴盛
C.经济重心继续南移D.海禁政策逐渐废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当时亦有“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明太祖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     
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范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1400至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
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中国与美洲建立直接联系D.中国商品享誉国际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房舍经历了由草舍而瓦屋、由无厅而有厅、由矮小而高广、由三间五架而多间多架、由朴实无华而重檐曾背的变化。这些变化日益普及,且遍布各地,且多是富民阶层和士大夫所为,明初政府对不同社会等级居住房屋所作的规定也逐渐破打破。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B.奢靡腐化社会风气影响
C.富民的社会地位变动D.经济发展推动风俗变迁
2022-06-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方志远指出:明代出现了“入仕”之外的第二种价值标准——财富,徽商、晋商、江右商等“十大商帮”活跃起来;当国家财政和国家经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表明
A.民众的基本社会价值标准观念改变
B.私有财产合法化的时代正式到来
C.“仕途”与“财富”开始并驾齐驱
D.财富获得国家和社会认可的契机
2022-05-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城市数量在1100年至1300年间增加了10倍……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其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甚至给农奴赎金来吸引他们流入城市,而农奴戎佃农因谚语所说“城市空气使人自由”,也乐于改变生活方式。至1300年,西欧的旧庄因制已变为有名无实、苟延残喘的空虚骨架……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在西欧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结为一体的条件下,这些市民阶级以赎买或武力方式从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成立由工商寡头、析贵族控制的独立政府,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

——摘编自娩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唐代至明清,江南地区有很多新城市兴起。在数量上和商业繁荣的程度上渐渐都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的苏州、南京、杭州、松江等城市的繁荣,不仅因为它们是该地区的政治中心,也因为这些城市的手工业(如纺织业等)及其附近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临近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山东临清、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湖北的汉口,江西的九江等地方成为附近货物的集散地……明朝和清朝在淮安、济宁、扬州等地驻扎有总督或巡抚这样的大官,对外贸易港口也派驻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如唐宋的市舶司等。

——摘编自郑昌淦《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欧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中世纪西欧城市与明清城市的特点,并分析二者差异形成的政治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元时尚为一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明弘治、嘉靖年间已有千余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居民达二三千家。这反映了
A.城市化进程开始B.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C.集镇经济的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9 .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反映了此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市镇兴起D.工商皆本思想形成
10 . 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