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提倡“实学”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全面废除儒家思想
2 . 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A.推动了早期启蒙思想兴起B.彻底打破孔子的思想权威
C.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末,顾炎武提出了“为天子为百姓之心,不如自为”的经营思想。他以徽商为例,认为其勤俭经营的目的不只是克制私欲达到一定的修为,而是追求利益,并肯定了这种欲望。这表明顾炎武(     
A.旨在抨击君主专制B.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深受社会各阶层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们对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下列属于顾炎武思想的是(     
A.“致良知”的理论B.提出“工商皆本”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已运用数学语言并进行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宋明理学日趋僵化B.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的趋势
C.个性解放得到弘扬D.封建制度已经全面走向衰落
2022-07-1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顾炎武从文化意义上重新定义天下,构建了“文化亡则天下亡,文化存则天下存”的文化天下观,以民生和文化传承为本位。他区分了一家一姓私有的“国家”与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天下”,蕴涵了“民本位”的深义。据此判断,顾炎武的主张在当时(       
A.摆脱了封建伦理纲常的桎梏B.使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发生动摇
C.成为士大夫变革社会的武器D.超越了“君国一体”的传统观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这要求统治者“劝农事,勿夺民时”,采用“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从而达到“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是出于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他拉近了儒家思想与现实的距离。

——摘编自赵瑞军《董仲舒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顾炎武在总结与反思明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他区别了亡国与亡天下后,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他还指出“合天下之生员”“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并建议“用辟举之法”“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在他看来,“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并提出了“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思想反映了明末以来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摘编自刘帅《顾炎武民本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董仲舒相比,顾炎武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称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据此推知,阮元主张(     
A.崇道礼佛B.经世致用C.修身养性D.尊孔复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的论断,以“复封建”恢复上古三代王制为旗号,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重组。顾炎武意在(     
A.回归三代政治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君主专制D.推动社会转型
2022-07-10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正确论证了感性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与顾炎武史学观念的最大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据顾炎武和伏尔泰的史学思想,简析史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2022-07-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