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顾炎武《亭林文集》中记载:“君子之为学,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以求“明学术,正人,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顾炎武的这一思想
A.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B.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C.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D.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顾亭林诗文集》记载: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下列各项中,与材料反映的观点相对应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B.“经世致用”
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020-04-30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相关言论。
“儒者之学,经天纬地”,学者“不为迂腐,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全望祖《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君子之为学”,“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以求“明学术,正人,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经世之大略”,“所贵乎史者,述往以未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这说明三人都(  )
A.推崇格物致知B.主张以史为鉴
C.关注社会现实D.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B.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存天理,灭人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