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顾炎武此论意在(     
A.否定孔孟权威B.弘扬陆王心学C.倡导经世致用D.揭示明亡原因
2 . 郡县制度

材料一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材料三   学者钱穆说:“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柳宗元和顾炎武对郡县制度看法。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2022-0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三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3)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4)上述几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20-11-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任举三位?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三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请在他们的主要思想后面对应写出他们的名字。
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请谈谈你的认识。
6 . 下表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一些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思想家思想观点
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顾炎武“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王夫之“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A.抨击君主专制B.主张唯物主义
C.提倡经世致用D.批判程朱理学
2021-02-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式)

“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唐甄)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易中天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选取材料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空缺的内容。
主题:明清进步思想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唯物论思想
唐甄大胆批判君主专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日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称之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很早就果断地指出,“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针对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和邓小平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0-07-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9 . 道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孔子哪一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阳明学说的特色。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
10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失。”

——黄宗羲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王夫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
2019-10-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