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顾炎武谈到:“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顾炎武()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程朱理学
D.倡导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     
A.经世致用思想B.工商皆本思想C.心外无理思想D.无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专制思想
C.“心外无理”思想D.“无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矣。”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主共和
C.限制君权
D.民为邦本
2017-11-03更新 | 19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5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民生计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经世致用思想
B.致良知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 .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C.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D.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入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