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因素有(     
①小农经济 ②闭关政策 ③重农抑商政策 ④家庭手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1-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上仓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我国古代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下列哪种经济部门(       
A.农业B.商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022-09-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代后期“(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C.孕育着新的生产关系D.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2022-08-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尖子生阶段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坊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芜湖染浆业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产品畅销全国,终成全国同行业之首。这表明()
A.徽商已遍布全国各地B.芜湖成为纺织业中心
C.政府加强手工业管理D.芜湖出现新经济因素
2022-07-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由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杭州丝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经营丝织业可以发家致富
6 . 根据彭雨新等主编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介绍,明朝前期土地开垦时……边境军粮供应紧张,商人将游民编成“堡伍”,给游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监督他们生产,所开垦的荒地便成为商人所有的产业。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因素
B.明朝的中央集权体制遭到严重破坏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主要经营领域转移到农业
2022-04-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几年后他们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施复夫妇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施复又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牟利,却反被官衙以勾结海盗的罪名强行收押。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
①明代丝织业中已有了雇佣生产特征        ②中国经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手工业者受观念影响缺乏进取精神        ④朝廷的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8 . 据《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该材料反映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2021-11-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读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与发展观点一览表。由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A.发展受到外族干扰B.促进自然经济发展
C.整体上发展不充分D.虽有壮大却无突破
10 . 清代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清代设官监督官窑生产B.景德镇制瓷业兴盛
C.私营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1-09-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