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 .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3 .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4 .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2016-08-15更新 | 150次组卷 | 28卷引用:新疆哈密石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5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2016-01-18更新 | 243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14-07-14更新 | 12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届新疆区库尔勒市四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