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丝绸生产中如纺织、养蚕、种桑等工序一直是妇女的工作,男性主要负责耕种土地。到了16世纪,江南地区的养蚕由家庭作业跃升为地区作业,除了妇女仍然为生产蚕茧而忙碌外,男性也在纺车前工作。这表明当时
A.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升B.民营手工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革
C.市场扩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D.农业经营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
2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反映了明朝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手工工场规模大
C.经济作物品种繁多D.江南地区的多种经营
3 . 明楼万历(1573-1620年)时期的吏部尚书张瀚曾说,其先祖在成化(1465-1487年)末年以白银一锭购买纺织机床一张,后增加到二十余张,最后富至数万金,规模扩大数十倍,张瀚先祖能够大规模经营,说明明朝中后期
A.纺织独城出现新的生产关系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商人通过科举提高社会地位D.官商勾结社会矛盾尖锐
4 . 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这一现象
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