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据表分析,他们都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A.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B.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学
C.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D.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2022-01-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中叶以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追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这些知识分子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代表不包括(     )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林则徐
2022-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夫之指出,人的物质欲望与道德准则都是人性的当然内涵,声色臭味与仁义礼智不相情逆“有声色臭味以厚其生,有仁义礼智以正其德”,“仁义礼智之理,下愚所不能灭,向声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废。俱可谓之为性”。据此可知,王夫之的思想
A.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B.改变了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C.强调传统道德的重要作用D.对人性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说:鸡鸣而起,孜孜(孜孜)为善者,舜(君子)之徒也。鸡鸣而起,孜孜为利者,蹠(小人)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摘编自刘霞《孔孟义利观的异同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王夫之谓义(道德价值)本身包含着利(经济价值),其道德价值与经济价值存在着内在的相通性,盖道德离不开人的物质生活的抽象存在,物质利益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故利中有义。利益是道德作用于人之载体,物质利益不能离开道德之轨道,理寓于欲中,义存于利中,脱离利益也就是无所谓道德。盖物质利益不能离开道德之管控与制约,利益之满足必须受道德之承制,才不至亢害,反之,利非但毋利,反而有害。盖义与利互为依存,互为渗道,辩证地处于事物之对立统一之中。

——摘编自杨铮铮《略论王夫之的义利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义利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新义利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探究点一秦朝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探究点二秦朝的郡县制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1)材料一反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材料三中王夫之对郡县制有什么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1-1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的是
①“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果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栗者闭宋,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强化政府的调控B.重本抑末
C.发挥市场的作用D.工商皆本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王夫之认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其发展变化是有所依凭、有所根据的。这反映了王夫之
A.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D.从唯物角度否定程朱理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