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钞关"是明清时期在内河航线上设立专门用来征收船税的机构,其征收的关税成为国库收支的重要来源。如表是明朝中后期八大钞关的税收份额发展变化,由此可知
明朝八大钞关税收份额
河港1599年1621年1625年
杭州北新关400006000080000
苏州浒墅关450006750087000
九江250003750057000
淮安220002960044600
扬州130001560025600
临清838006380063800
天津河西务460003200032000
北京崇文门689296892988929
A.明朝中后期国内外贸易繁荣昌盛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
C.京杭运河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D.南方发展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万历年间,江浙地区的王江泾镇有居民7000家,“多织绸,收丝缟之利”。濮院镇有居民万余家,“民务织丝苎,商旅辐辏”。这反映了当时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长途贸易的发达
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D.抑商政策的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命天下府州县修治桥梁道路”,从而使京师到各行省都有陆路交通干道。水运费用较陆运更少。邱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河漕视陆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做法
A.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流动B.表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C.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量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发达的市镇,逐渐把丝织业作为主业,而把农田耕作当成副业。这些市镇的农家因忙于主业而无暇顾及耕地,不得不雇佣邻近农民来种“跨脚田”。这现象反映了江南地区
A.工商业经济全国领先B.农耕经济市场化趋势
C.丝织业贸易呈网络化D.重农抑商的政策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时期,旅居外地的晋商之间发生纠纷,一般不直接起诉,大多数情形是在会馆的行会内部协商调解和仲裁是非,并且共同议罚。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服从,否则会受到晋商同人的排斥。这表明
A.传统社会重视伦理道德B.晋商秉持重义轻利原则
C.行会利于稳定商业秩序D.官府司法审判的不公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财富稳步增长,一些商人拥有了对外贷款等金融活动的资本,但放贷取利的行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斥之为“高利贷”,备受教会谴责,英国国王也不断重申取缔高利贷的法令。然而高利贷活动屡禁不止,后来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权威当局逐渐承认了利息的合法性。此后,放贷取利的行为一直为英国政府所认可。宗教改革后,大批修道院被解散,农业生产者从基督教会获得贷款渠道也被切断。生计艰难的小农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于私人放债者。16世纪以来,莫格兰境内涌现出相当一批银行从业者,他们通过一系列信贷活动,在英国财政和金融领域里相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17世纪晚期,英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扩张远远超出了私人银行家所能承受的范围,整个财政制度出现了被压垮的迹象。为了缓解财政窘境,16948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它的问世标志着英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孙海鹏《近代早期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钱庄、银号、帐局等新兴金融机构比之早期的典当铺以及钱铺、放帐铺发生了变异,除存款、放款、钱币兑换之外,更有过账业务及钱票发行等新业务,汇兑也大量为商人服务。因银行业机构的进展,更大份额的金融业务摆脱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产的形式,开始由正式的社会化金融机构进行,尤其是相当多的一部分票据化形式的商业信用通过早期的社会银行业机构进行。这一时期,作为主要业务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得到了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存款作为重要业务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并在社会上普遍运用;存款的发展使商铺、金融机构扩大了资本规模;其次通过存款各种商铺及典当、钱庄、放帐铺等扩充了信用圈子,对18世纪以后钱票的出现起了相当的催化作用。

——摘编自刘秋根《1518世纪中国资金市场发育水平蠡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朝正统七年三月,国子祭酒李勉上言道:“近年有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如《剪灯新话》之类,不惟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至于经生儒士多舍正学不讲,日夜记忆,以资谈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市民阶层不断的壮大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C.新经济形态逐步确立D.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摘编自《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户无主客(外来户),以见居为簿(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记户籍)。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

——摘编自《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   如果汉代和宋的经济增长分别被称为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商业革命,那么1500年到1800年的大扩张就是第三次商业革命。这次革命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白银在明清经济中扮演了铜钱在宋代经济中的角色,农民在市场出售粮食以获取白银,这使得部分农民从粮食转向种植其他更有利可图的经济作物。城市发展是地方市场繁荣发展的回应,主要发生在作为中间市场的城镇层面,这些城镇的发展比整体的人口增长更迅速,并在基层地方市场和更大的省会城市间提供了纽带。在丝绸和棉花贸易中,城市里的商人资本家常常组织和投资从纺织到染布的全过程——类似17世纪欧洲的“包出制”。当时中国并未发展出全国性的经济,区域经济仍是大多数经济活动的核心,尽管各区域在体量上与一个欧洲大国相当。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行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商业革命”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然而,清代中期以来,广东的潮州府、惠州府、浙江的杭州府、湖州府等著名产粮区都变成了缺粮区,福建、苏南、徽州等地的粮食缺口更大。据此可以推知,清代中期以来这些地区
A.社会经济出现急剧衰退B.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赋税制度变革成效不大D.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