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
2022-06-14更新 | 440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的出现(     
A.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表明政府放松对思想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过去只局限于道德、哲学性知识的传统不能满意。希望不再只专论一个人内心的锻炼修养,而是走向整体,走向社会群体的实践”。在此,该学者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主张(       
A.经世致用B.正心诚意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初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指出:“不耕无以为养,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清代学者焦循(1763—1820年)在《里堂家训》中提到:“学者以治生为要,一切不善,多由于贫。”并主张“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从中可以看出清代的家训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冲击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2022-01-19更新 | 62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顾炎武指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认为自万历中期以来,正是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导致“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这体现出顾炎武(     
A.倡导学以致用B.推崇民本思想C.主张均分财富D.强调居安思危
6 .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2022-01-12更新 | 10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这要求统治者“劝农事,勿夺民时”,采用“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从而达到“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是出于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他拉近了儒家思想与现实的距离。

——摘编自赵瑞军《董仲舒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顾炎武在总结与反思明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他区别了亡国与亡天下后,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他还指出“合天下之生员”“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并建议“用辟举之法”“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在他看来,“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并提出了“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思想反映了明末以来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摘编自刘帅《顾炎武民本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董仲舒相比,顾炎武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之际,某一思想家政治上严厉地批判君主专制。他的重要见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顾炎武著作颇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学著作、文集七论(《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钱法论《田功论》《形势论》)和读史札记《日知录》。其著作都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而作。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
C.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D.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