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家天下”的本质就是专制时代的“统治者”用以“镇压人心”的工具,强调“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王夫之的这一主张
A.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追求
C.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D.反映了人民对君主制的厌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三代以后,文与武固不可合矣,犹田之不可复井,刑之不可复肉矣。……汉以后之天下,以汉以后之法治之”。王夫之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是
A.道随器变,法因时改B.崇尚实学,反对空谈
C.主张法治,反对人治D.道在器先,重道轻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2021-02-20更新 | 528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020-10-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2019-11-03更新 | 536次组卷 | 50卷引用: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