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王夫之《宰制》指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是故中国财足自亿也,兵足自强也,智足自名也……足以固其族而无忧矣。”这突破了传统的君臣纲常,把民族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据此可知王夫之(     
A.主张民族解放B.提倡君臣平等
C.批判君主专制D.反对三纲五常
2023-01-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3 . 据表分析,他们都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清之际,王夫之指出:“天地之间有土而人生其上,因资以养焉。有其力者治其地。故改姓授命而民自有其恒畴,不待王者之授之。”该主张意在
A.减轻民众负担B.批判君主特权C.倡导土地国有D.发展商品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夫之说:“仁义者,心之实(注:先天本性)也,若天之有阴阳也。知觉运动,心之几(注:认知能力)也,若阴阳之有变合也。”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
A.实践重于理论
B.仁义重于认知
C.物质与精神并存
D.存在源于感知
7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2019-11-03更新 | 536次组卷 | 5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7-10-13更新 | 30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安居育才卓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