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面表格是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雇工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 . 据明代《黄溪志》记载的当地食俗显示,当地佣工“极贪口腹”,甚至会因伙食问题另谋他处,为此雇主向佣工提供的肴馔必须包含“鲜味”,每遇节候,“肴馔更为丰盛”,从而带动了鱼虾的畅销和交易的活跃,“故市中卖鱼虾极早,迟则不可得”.这反映出当地(     
A.雇工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风气的恶化
C.商业管理日益规范D.市场化水平较高
3 . 棉纺织业中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稀疏出现,是经过了长达四、五百年的孕育过程,直到清初才脱胎降世的,而棉布生产的普遍形式,则仍为农家的副业。出现这些现象的历史原因是(     
A.封建社会市场有效需求不足B.海外棉纺织品具有竞争优势
C.棉纺织技术阻碍其市场推广D.新型生产关系阻碍社会进步
4 . 在不少描述17世纪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状况的史料中经常出现“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等文字表述,这些表述说明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终结B.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早期形态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雇工的身份有所变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与雇主的依附关系减轻。反映到劳动市场上,雇主主要依靠“劝”的方式激励雇工努力干活。清朝时期,在雇佣工人很普遍的江南,雇工不是贱民,与雇主之间存在着权利义务的关系。

——摘编自邢铁(论中国资本主x义萌芽的特殊性》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经济对外依赖校小,因此可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易有一定影响,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

——摘编自张恋绮《明清时期期我国对外贸易特殊洪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江南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清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之明后期又略有发展,“地区有了扩大;行业有所增多;手工工场的数目也有了增加;雇工人数在迅速增多……比如苏州、南京、杭州、广州、湖州、成都、盛泽等地的丝织业……苏州的棉染织业,以及某些采矿业,都出现了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中叶以后虽然已经出现,但在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压抑下发展是很缓慢的。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这一新的经济关系还很微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仅是孕育在封建社会母体中的幼芽而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的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与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共同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7次远航中,丝织品是贸易的主要物产。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归安县“男耕女织,农家本务,况在本地,家家织经”。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灏家就有“织帛工及挽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说出图1、图2、图3、图4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
10 .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各个层面折射出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乡左 (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综合材料二、三,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