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十可虑奏》是清朝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鸦片战争失败前夕上的奏折,总结语是“凡此十端皆属必然之患,亦皆属莫解之忧,若不早为筹划,则国家之事岂容屡误。臣病躯楮柱,心急如焚,寝食俱废,辗转思维,并无良策”。这一奏折
A.暴露出统治者御敌能力不足B.体现了地方官主权意识缺乏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D.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
2 . 下图为鸦片战争时期局势图(部分)。据此可知,清政府
A.经济落后,政治腐败B.边疆国防安全意识较强
C.消极防守,指挥失当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尊严
3 . 《三元里抗英斗争简史》记载:“会中,群众歃血为盟,推举了军事领袖,布置了作战计划。会后,分头进行,韦绍光四处号召乡民,奋起抵抗;何玉成动员南海、番禺、增城一带社学团民……江本真等率义勇准备参加作战;林福祥率水勇驻扎在石并桥。“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
A.斗争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是中国近代抗争的开始
C.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D.代表中国民众普遍意志
4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29次组卷 | 68卷引用:辽宁省开原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
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
6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1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
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
C.即将开始洋务运动
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
8 . 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
A.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C.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
D.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9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2017-10-26更新 | 362次组卷 | 42卷引用:辽宁省阜蒙县二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