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反映了___________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023-09-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主题一   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对《南京条约》部分内容的认识

条款清政府后人/学者
政治1宣布结束战争清大皇帝与洋妇平等条款
3.割香港岛并列;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7.租赁房屋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国中之国”
8领事裁判权主动提出、避免
麻烦、免于纠纷
破坏司法主权
9.片面最惠国待遇丧失更多主权
10.英舰进入通商口岸合情合理领海主权的被剥夺
经济2.五口通商不易防范既有损害又有机会
4.废除公行制度商贸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人增
5.赔款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6.协定关税不降反升的好事丧失关税主权

材料四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材料五  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材料六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七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材料八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基础测评*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示意图,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的着眼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认为“奇怪的结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
(5)根据材料六,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6)根据材料七,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能力提升*
(7)根据材料四,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纵横*
(8)结合材料八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3-09-0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中国
(1)政治:仍停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顽固。
(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___________
(5)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_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023-09-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导致_______,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1)导火索——________
①人物:道光帝、湖广总督、林则徐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2)经过:______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署大量不平等条约,丧失众多权益。
_______8月29日,中英签订《___________》。中国被迫割让________、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__________以及开放__________等。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英、美、法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
(4)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_______,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____________的开端。
2023-09-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形势:____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主要____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中国。
(2)中国
①政治:仍停留在____,君主专制统治顽固。
②经济:自给自足的____是主要生产方式。
③科技军事:科技落后。军队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____
④社会矛盾:____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023-08-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1-1列强侵华加剧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6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7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8 . 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
B.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
C.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
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
9 .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单位:银元
年份白银外流量年份白银外流量
道光十六年(1836)15 862 220道光二十年(1840)-3 519 872
道光十七年(1837)15 413 541道光二十一年(1841)1 662 381
道光十八年(1838)13 877 144道光二十二年(1842)9 798 644
道光十九年(1839)2 189 829道光二十三年(1843)22 826 398
A.1839年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
B.1843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加剧了白银的外流
C.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
D.白银外流说明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2023-05-07更新 | 416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班”是清朝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广州机构负责人的称呼。清朝的许多涉外事务是通过大班与行商的往来合作完成的,大班与行商通常只是一种较为单纯的贸易管理的关系。

1833年,英国政府任令律劳卑担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取代此前的大班,但英国既没有发给他凭证,也没有通知清政府。1834年7月25日,律劳卑未经准许,擅自抵达广州。律劳卑向行商表示,他要立刻以英王代表的身份直接与总督往来,并致函总督卢坤,声称他“有保护与促进英国贸易之权,并得依情形之需要行使政治与司法权”。广东地方当局拒绝接收其公函,称“中外之防,首重体制,该夷目律劳卑有无官职,无从查其底里,即使实系该国官员,亦不能与天朝疆吏书信平行,事关国体,未便稍涉迁就,致令轻视”。但律劳卑置之不理。9月2日,广东发出告示,下令停止中英贸易。9月5日,律劳卑令军舰强行驶过虎门,与清守军交火,在广东当局抗击下,律劳卑命令军舰离开广州。9月29日,中英贸易恢复。这就是所谓的“律劳卑事件”。

——摘编自朱谐汉《律劳卑事件》等


评析“律劳卑事件”里中英两国的做法。
2023-04-20更新 | 54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