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2 道试题
1 .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控制中国海关
2 . 晚清时期有很多官员认为,中英贸易不仅使英商获利巨大,更是让英国获得了茶叶、大黄等不可或缺的物资,否则这些“嗜食肉类的蛮夷”将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认识反映了(     
A.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B.清政府在中英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C.中英两国饮食习惯存在差异D.清部分官员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
3 . 1793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在礼节上与清廷产生了分歧——英国使节坚持行单膝下跪礼,而清朝认为应该行三跪九拜礼。最终结果是个折中方案,英国人下跪但不磕头,而清朝官员则上奏皇帝说洋人的膝关节和中国人不同,无法磕头!访问也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成果。材料说明(     
A.中英两国外交观念迥异B.中英两国政体根本不同
C.晚清政府天朝心态自居D.礼节纠缠导致谈判失败
4 .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甚至误传“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完全不把洋人放在眼里。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普遍主张严禁鸦片B.注重营造禁烟舆论
C.力争国家主权独立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5 .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6 . 1832年英国新国会通过法案:自1834年起,废止东印度公司在华专利权,所有英国臣民均得于印度洋、太平洋自由经商,设商务监督于广州,管理在华英商,并有裁判权和征税权。该法案表明(     
A.英国放弃对华贸易垄断权B.英国扩大对华鸦片走私
C.中英关系上升为政府关系D.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2022-11-18更新 | 3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世纪末,铜钱(文)与银子(两)兑换比例为800:1;到了19世纪30年代,兑换比例为1700:1。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状况B.鸦片走私危害社会经济
C.清朝政府财政收入增加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8 . 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道光八年(1828)至十七年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表明当时(     
A.外商逐渐扩大对华鸦片走私B.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C.海禁政策无法约束海外贸易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9 . 下面为1786~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转售棉花数量表(单位:担)
年份数量年份数量
178693572179132307
1796171554180156063
18063547791811294992
18164638671821345147
18263938431831443238
据表可以推知(     
A.英国积极的拓展中国市场B.英国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D.中国自然经济已逐渐解体
10 . 下图描绘的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导向中国出口的贸易路线,其主要贸易品是(     

①丝绸②机器③鸦片④棉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6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