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


(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2 . 1908年,在香港生长并加入英国国籍的李宝鉴、李宝镛兄弟因与居住在香山县的堂兄争夺田产发生诉讼,被地方官讯办。驻广州英国领事多次要求广东官府将二人交出,两广总督则认为二人自称新会县人,无疑是中国人,拒绝交人。当时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晚清的这种双重国籍现象
A.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B.促进了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
C.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D.体现了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
3 . 某学者描述说“鸦片战争后,原来在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而原来在安徽与上海之间流浪的人,却变成了谋生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上海开辟通商口岸B.战争对广东经济破坏严重
C.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安徽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
4 .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留心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瀛寰志略》D.《康輶纪行》
5 .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
2019-12-28更新 | 449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曲线如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税收结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变动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2019-12-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
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
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正确分析问题
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鸦片战争
8 .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英国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019-09-04更新 | 10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
10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018-03-29更新 | 481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青岛市58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