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1年12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1-24更新 | 982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反映了1812—19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概况。由此可推知
时期人口(亿人)口粮需求量(亿石)粮食总产量(亿石)口粮需求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
1812年3.6717.923.476.5
1850年4.3621.226.280.9
1887年4.3621.225.682.8
1911年4.5021.925.685.5
A.清政府财政来源日渐枯竭B.列强侵略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C.部分工商业发展面临困难D.社会稳定促使人口持续增长
3 .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4 . 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他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这一看法
A.揭示了战争的根源B.掩饰了战争的侵略性
C.忽视中西文化差异D.渲染了冲突的必然性
5 . 19世纪30年代,英国水手在中国境内杀害中国百姓,英国政府竟在中国领海上设立由英国领事操纵的“法庭”,“审判"英国水手。林则徐坚决反对这一做法,屡次要求英国领事交出凶手并由清政府官吏审判。这表明当时林则徐
A.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B.反对英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C.揭开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D.不懂得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
2020-02-20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单科历史试题
6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鸦片战争的过程
C.鸦片战争与近代化D.鸦片战争的结果
7 .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D.掠夺劳动力
2020-01-17更新 | 837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爆发前,前往广东进行中英谈判的钦差大臣琦善在给义律的照会中说:“(英方)乃先占据定海,本不能不上干天怒。特缘本大臣……叠奏贵国情词恭顺,方简派本大臣爵阁部堂来此查办。否则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由此可见,琦善
A.认识到英国船坚炮利
B.依然秉持天朝上国观念
C.缓和了中英之间矛盾
D.熟悉近代国际交往准则
9 . 19世纪以前,中国的“二十四史”一直把西方世界各国列入附属的“西域”;而西方的“世界史”则把中国列在最遥远、生疏的边缘地位。这说明
A.当时尚未形成世界地图的概念
B.中国长期处于世界中心
C.世界市场雏形还未出现
D.中西方缺乏相互全面的认识
10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8次组卷 | 84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