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4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随堂练习B卷
2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29次组卷 | 6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3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1次组卷 | 3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沿海各省清军不敷调用,清政府从内地各省抽调兵丁5.1万人增援沿海,下表所示为部分省区的抽调兵力数据。据此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是(     
A.军队战斗力低下B.军事体制的落后
C.军队增援不及时D.清政府兵力不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
出处记载
【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
【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掠者甚众。”
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
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
6 .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80万人,而英国当时全国军队也只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中英兵力如此悬殊,但中国还是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避战轻敌B.国家综合实力的差距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7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8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
C.民众生活艰难困苦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9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参战兵力在七千到两万之间,清朝苏、浙、闽、粤四省及其他各省增调兵力总计约二十五万八千人。然而,在大多数战斗中,双方兵力相距不远,甚至在定海、沙角、镇江等作战中,英军人数占了优势。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清朝军事装备优于英国B.军队调度决定战争胜负
C.清王朝的战败纯属偶然D.军制差距影响战事走向
10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采取两大军事行动:即攻占定海和封锁沿海,但东南沿海各地送京的战报中,对于前者各地官员都有反映,而对后者各地的奏折基本上未提到,英军不久也撤销封锁。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员愚昧无知B.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英不同
C.英军封锁自断补给D.封锁沿海对战局毫无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