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官场现形记》里有这样的情节,且说这位制台本是个有脾气的,一言不合就拿顶子给人碰,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但他一听是洋人的事,大惊失色道。这两桩都是个关系洋人的,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快把节略拿来我看!”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发生在
A.清朝初年的广州口岸B.19世纪40年代初的青海
C.19 世纪后半期的南京D.民国初年的上海公共租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材料二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贻害不少。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中国的关税政策。
3 . 清康熙时,进出口货物税率总计10%左右。1843年后,按值百抽五交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近代外交的转型B.关税主权的丧失
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2-0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鸦片战争后的谈判中,“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思想认识较为开明B.官僚阶层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经世致用的新思想较为流行D.协定关税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2021-05-09更新 | 361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普通中学特色发展研究中心2021届高三二轮模拟考历史试题(山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海与广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4—1856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货值表(美元)

年份

由英国进口的贸易额

对英国出口的贸易额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5500000

2500000

17900000

2300000

1850

6800000

3900000

9900000

8000000

1852

9900000

4600000

6500000

11400000

1853

4000000

3900000

6500000

13300000

1854

3300000

1100000

6000000

11700000

1855

3600000

3400000

2900000

19900000

1856

9100000

6100000

8200000

2580000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4页

注:表格以对英国贸易为比较依据,主要因为英国是19世纪中期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其进出口货值占各国对华进出口货值的70—90%。

材料二:乾隆年间,国内沿海和长江沿岸各地往来上海的船只已数以千计。国内外运来的货物,一部分从上海直接运往苏州、杭州等地销售,大部分则等待转口贩运。这时的上海港,已经成为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至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华师大版拓展型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

材料三:从内地到广州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其运输方式主要为“人背马驮”,陆路运输平均每包生丝每200英里需纹银13两(6包生丝约重一吨),每百箱茶叶(约重一吨)运费为纹银12两。纹银一两约等于6先令2便士,该项费用可折合为生丝每吨运费约24镑,茶叶每吨运费约21镑。与这些运费率相比,同样的距离,如果经由水陆运输至上海,茶叶和生丝平均每吨运输费约14镑,其节约费率约35—40%。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四: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盛一次。

——姚公鹤《上海夜话》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表格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依据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综合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6 . 《南京条约》签署后,时任江苏布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闽江南钞寄合同,夸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
A.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
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意识
C.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
D.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
7 .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货 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的百分数(%)
棉花24.195.5677.02
棉 纱13.385.5658.45
头等白洋布29.936.9575.78
二等白洋布32.536.9578.64
本色洋布20.745.5673.19
斜纹布14.925.5662.73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