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如何应对英军入侵?当时清朝内部实际存在两种态度:一种以军机大臣穆彰阿与琦善为代表,认为英军船坚炮利,清军不是对手,主张妥协(当时曰“抚”)了结;另一种以林则徐为代表,主张与侵略者作坚决斗争。当英军兵临天津海口时,身为直隶总督的琦善,心知天津防备薄弱,害怕承担失败责任,竭力主张妥协。英军军舰只有5艘,白河口又有拦江沙封堵,大型军舰无法驶入内河,而且秋冬将届,北方即将封冻,援军和运输船皆难于北上。因此,只得将计就计,同意南下。道光帝见英军退去,如释重负,赞扬琦善“片言只语,远胜十万之师”。对于林则徐和邓廷桢,则先是申斥,随后革职查办。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战争的失败,琦善或须负一部分的责任,但是说他战前不设备,战中节节后退,不但与事实相反,且与人情相反。英人Davis甚至说琦善的军备已尽人事天时的可能。时人及以后的历史当然不信中国反不能与“岛夷”敌,他们说中国所以败全由宣宗(道光帝)罢免林则徐而用琦善。……实则林文忠(林则徐)的被罢是他的终身大幸事,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将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则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毫无革新运动,主要原因在时人不明失败的理由。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琦善主张妥协的理由,概括英军撤离天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中国的维新”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文忠的被罢是他的终身大幸事,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2023-11-1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丧失了大量主权。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020-11-18更新 | 339次组卷 | 7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期有一位清朝大臣上皇帝书中说:“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请回答:
(1)这是哪一位大臣上书道光皇帝时说的。造成上述结果是基于什么事件?
(2)上述贸易问题终于引发中英战争。试说明上述贸易问题与中英爆发战争的关系。
(3)中国于这次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下列甲至丙项为条约的部分内容,试分别说明这些条款带来的影响。

甲:“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乙:“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丙:进出口税饷“秉公议定则例”。

2020-0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3)阅读材料二,你将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材料四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建桢等革职查办。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5)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6)综上所述,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020-03-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为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1)概括材料一中“反对派”反对政府政策的理由?
(2)据材料二,总结莫克·维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8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一直 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 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 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
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
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
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 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
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 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 实质。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