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1875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派福州船政学堂五位学生去英、法留学,其中一名学生陈季同后来成为驻法外交官。1884年7月,他用法文写的《中国人自画像》在巴黎出版。这本书展示了一个文化悠久、风景秀丽、飘溢着沁人茶香的东方古国,为以往大多法国人所不知,引起轰动,两年内加印11次。这说明(       
A.洋务运动的教育措施取得成效B.中法战争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C.清王朝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D.留学生深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024-02-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3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7年至1883年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上海《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D.股份制公司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2024-01-23更新 | 37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项目投资额(千两)占总教(%)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100000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120006.0
投资城市房地产3000015.0
投资商业、银钱业53000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50002.5
合计200000100.0
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廷:“提炼五金,精造军火,制作百货,皆由化学而出。今各省开局制造之事甚繁,而物料之涉于化学,不能自制自修者,仍必须取资外洋,且不通其理,则必不尽其用。”为此,张之洞主张(     
A.发展近代新式教育B.建立独立工业体系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D.借助外资发展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统计。造成该口岸茶叶出口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战乱局面的影响B.对外贸易的扩大C.中法战争的爆发D.民用企业的创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洋务运动早期“所需钢、铁、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两地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后来大多数民用企业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些变化(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迈出了制度变革的第一步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D.摆脱了对外来资源的依赖
2023-11-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陆续开设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总局译书局、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这些学堂的开设(     
A.得益于国防建设投入B.采用了官督商办的体制
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D.拓展了与海外市场联系
9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塞防”与“海防”的争论。左宗棠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浙江巡抚杨昌濬则指出:“西洋各国以船炮利器称雄海上已三十余年,包藏祸心,莫不有眈眈虎视之势。”上述材料说明(     
A.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远超西北B.顽固派与洋务派间分歧严重
C.外交关系影响晚清国防战略D.边疆危机强化清廷忧患意识
10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030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