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大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C.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 . 19世纪60—90年代,奕䜣、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中体中用”
3 . 一位美国学者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领土被剥夺,经济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促成了清政府主动推行新政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鸦片贸易取得合法地位D.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同志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这是不无道理的,我认为,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比较合适,它是19世纪那个年代的开拓性人物。甲午战争时期或稍后,孙中山、章太炎还上书李鸿章,把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的身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是那个时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李鸿章毕竟是个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清朝大官,他同封建统治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没有越出封建机体。可贵的是,他给封建体制绽开了一个裂口,这是评价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的基点,我们不能超出这个基点,超出这个基点就与当时的历史不吻合。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以“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为主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针对“化学非农夫所能解,机器非农家所能办”,主张设立农务学堂以“考求新法新器”;郑观应则主张政府设立专门的官员综理农事,并派人“赴泰西各国讲求树艺、农桑、养蚕、牧畜及机器耕作”。他们的主张(     
A.有利于洋务企业转型B.顺应了救亡图存潮流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实现了农业科学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车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主要目的(     
A.改革封建政治B.发展国家经济
C.保障国家安全D.发展军事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咸丰十年(1860年)的“庚申之变"以创深巨痛造成了重大冲击,随之中国开始了效仿西法过程。由此可知,"“庚申之变”(     
A.引发了仁人志士开始开眼看世界B.促使了晚清统治者掀起自救运动
C.开启了清末新政学习西方的序幕D.刺激了清朝皇帝勇于变法的决心
2022-11-14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瀛寰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出版,最初所得评价不高,甚至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攻击。直到同治五年,总理衙门重新印制发行,才使之得到广泛传播。《瀛寰志略》的两次发行(     
A.表达了政府自救的愿景B.体现了对传统政治的反思
C.折射出时局的发展变化D.说明学习西方重心的转变
9 . “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
10 . 《湖北长江经济带历史地图》中,收录了一套1883年绘制的《湖广云贵旅行图》,该图制作精良,其中汉口地图的精度已经达到1/2 000,它是日军工兵小田新太郎绘制的。这一事实表明日本(  )
A.具有高超的绘图技术B.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
C.精确测绘中国地形地貌D.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