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1862年,淮军在松江开设了一个随军小兵工厂,即松江洋炮局前身,1863年,该厂随军移至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因李鸿章迁任两江总督,改址至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该现象主要体现洋务军事企业的创办
A.注重维护国防安全B.促使清廷将权力下放
C.缺乏全局统筹规划D.受制于时局变化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主张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建成新式海军说明中国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C光绪帝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除旧布新的举措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A.AB.BC.CD.D
2021-04-11更新 | 634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所谓的社论说,“中日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日本人对中国的惩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扩张,还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促进文明的事业”。这篇社论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促使中国向世界开放
C.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西方媒体积极干涉清政府内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所“取资”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D.当时太平天国政权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严峻
5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6 . 如两幅图片中的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是它们都
A.属于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B.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引进了大量西方资金技术D.有力地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7 .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方式有所改变
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D.加剧中国通货膨胀影响中国发展
2020-11-25更新 | 1235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9 . 某位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场运动的时候认为其“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为中心的近代化的改革,却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客观经济规律和作为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的变革思潮要求的”,这场运动应该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2020-08-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科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10 . 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
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
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