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但是只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表面的变化。它的创始人自身也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工业化会带来农业社会的根本变革,而欧式课程的教育会动摇对儒教价值观的信奉。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A.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不能有效解决国家所处困境
C.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D.将中国纳入了近代化的轨道
2023-04-16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人物简介
朱其昂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郑观应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
A.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C.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D.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
3 . 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     
A.论争对象发生改变B.救亡思路僵化死板
C.改革目的悄然变化D.检讨甲午战败教训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1年,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书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从中看出,洋务运动(     
A.利于列强进一步对华经济侵略B.主要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C.曾国藩固守天朝上国传统观念D.清朝士大夫依然坚持盲目排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咸丰十年(1860年)的“庚申之变"以创深巨痛造成了重大冲击,随之中国开始了效仿西法过程。由此可知,"“庚申之变”(     
A.引发了仁人志士开始开眼看世界B.促使了晚清统治者掀起自救运动
C.开启了清末新政学习西方的序幕D.刺激了清朝皇帝勇于变法的决心
2022-11-14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卷)
7 . 《瀛寰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出版,最初所得评价不高,甚至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攻击。直到同治五年,总理衙门重新印制发行,才使之得到广泛传播。《瀛寰志略》的两次发行(     
A.表达了政府自救的愿景B.体现了对传统政治的反思
C.折射出时局的发展变化D.说明学习西方重心的转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顾谓(汤)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

——摘编自《明史》

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表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蛤,势必大溃。惟有分剐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


(1)分别阐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并做简要评价。
(3)指出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史学方法,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09-01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实为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时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器不如人”。正如李鸿章所言“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弓矛小枪小炮,故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而解决之道,在“讲求洋器”。这种认识,在当时(     
A.引发了全盘西化浪潮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促进了维新运动的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福州船政学堂创立于1866年,课程包括轮船制造、机械设计、船舶驾驶等。学生除理论学习外,还需参加教学实习和专业实践,毕业生广泛任职于海军、开矿、造船、水雷、翻译等领域。这体现了船政学堂(       
A.中西并重的教学理念B.变法图存的指导方针
C.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D.实业救国的价值取向
2022-07-01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