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折称:“从古各国角力之时,大率皆用远交近攻之道……今日中国之力,断不能兼与东西洋各国相抗”,俄国“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实受其益”,因此,“如俄用兵假道,供其资粮车马”。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朝官僚(     
A.试图推行“联俄制日”外交B.决定放弃旧的传统宗藩关系
C.对列强侵华本质有清醒认识D.对西方的态度转为主动西化
2024-04-01更新 | 326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自1853年夏天之后,中央财政已拨不下军费……(地方各省)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征收渠道——厘金(一种临时商业税)。从此厘金由此成了不受中央控制的大财源,由各省督抚所把持。厘金的出现(       
A.加速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动B.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D.解决了清政府财政上的困难
2024-03-20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近代部分铁路轨距不一:胶济铁路轨距为1435毫米;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使用4英尺8英寸轨距;滇越铁路采用的是1米窄轨。造成该差异的根源是(     
A.工业革命进程不同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近代铁路修筑技术的区别
4 . 1888 年,葛士濬编撰《皇朝经世文续编》,在保留传统“六目”的基础上,“文学”目下新增了“算学”三卷。稍晚问世的《万国分类时务大成》中同样“(将)光学等统以算学,均分隶诸文学之末。”这表明当时(     
A.西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体西用”观念影响书目编撰
C.中西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D.中国人尚未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洋务运动期间,曾国藩曾说:“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新式武器,可有可无。”左宗棠也持同样观点。洋务官员刘坤一虽然赞成造船、铸炮,但对兴办民用工业漠不关心。李鸿章则认为既要在军事上学习西方,还要在经济和文化上效法西人。这说明洋务派(       
A.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B.内部派系林立、相互掣肘
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处于求新与守旧之间
2023-11-02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7 . 19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上“学而优则仕”之风渐弱,“今则……以识洋务为荣,嚣器然自鸣得意,于是钻营奔竞,几以洋务为终身捷径。其能识英国语言文字者,俯视一切,无不白命为治国之能员”。这一变化(     
A.表明官僚政治日益腐败B.适应了考试制度的变革
C.利于推动教育的近代化D.凸显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8 .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积极宣讲:“国文为民族之魂”“国文提振民众”。“听者达数万人之众,闻之皆泣,奔走呼号”。这表明当时(       

A.文化变革成为社会当务之急B.政治危机刺激民族意识觉醒
C.清末新政推动传统文化复兴D.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蒙出使夜郎到滇王举国来降期间,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立了七个“初郡”,奠定了西南夷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初郡”具有郡县制与羁縻制双轨并行的二元结构特点。如滇地属益州郡管辖,益州郡治就设在滇王所在的滇池,但滇王又被“赐滇王王印”,依然享有统领其民众的权力。“以部族区域为郡县区域,以部族分合为郡县分合”,二者皆无固定空间,随部族居民之迁徙而迁徙。郡县长官的作用主要侧重于军事方面的掌控和象征性赋税的征收上。当时农业开发主要集中在夜郎、邛都这些传统农耕区域以及部分郡县治所周边宜农的平坝区,而在昆明等“随畜迁徙”的游牧地区,农业经济还尚未发展或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汉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除了军事、政治目的外,一直是在“抚有蛮夷”“以属有夏”的思维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形下,西南夷社会结构的变迁表现为局部范围内的渐进变化。

——摘编自尹建东《对秦汉王朝开发经营西南地区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边疆面临深刻的危机,清政府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积极调整,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提高了边道应对边疆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此外,清廷在被迫参与中法划界的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的“国界”“主权”等意识开始逐步内化。清廷在西南边疆地区所实施的各项经营措施,使国家对该地区管理和控制逐渐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国家观念和国家认识。同时,中法战争的爆发对滇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自身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边疆危机作为一种外部推力促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自觉地向国家靠拢。

——摘编自郑维宽《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的西南治边策略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汉时期对西南夷的经营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汉时期相比,中法战争后西南边疆治理的变化。
2023-06-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十)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4860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