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两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2024-06-03更新 | 7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贵州、广西、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货币流通从来不是在静态的市场模型中自由运行,而是在动态社会中被自然、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所影响。据表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893—1899年各地区钱荒案例统计简表(     
时间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西北
1893111
1894—1895334
1896—18975652102
1898—189945521022
注:数字代表该区域发生钱荒省份的数量。
A.民族危机加剧了全国性钱荒B.清政府的“赈济”与钱荒成负相关
C.钱荒出现的地区集中于华北D.国际银价下跌和铜价上涨是主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宗棠于1877年上奏清廷,提出“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建议新疆设立行省,清廷并未应允。1881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后,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在新疆建立新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加快恢复新疆的经济生产,让各族人民尽快安定下来。1882年,刘锦棠根据自己在收复新疆时的所见所得,拟写《遵旨拟设南路郡县折》上呈光绪帝,规划了具体的建省方案。已经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得知此事后,再次上奏,表示若不及早将新疆建省规划,则“万一强邻窥伺,暗煽拚飞,后患方兴,前劳尽弃”,新疆恐再落入列强之手。1884年,清廷终于颁下谕旨,宣布新疆设省,任命由刘锦棠出任新疆首任巡抚。

——摘编自郭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

材料二   建省前,新疆南北疆经济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南疆存在不合理的赋税。建省后,南疆废除按丁抽税,与中原赋税统一,实行按照田地征收赋税制度,民众只需给国家纳粮,直接构建起清朝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建省后,清朝在南北疆一体推行郡县制,并改革新疆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满、汉、少数民族均用。从建省至清末,新疆巡抚9人中满人1人,其余均为汉人;地方基层政权中,大量汉人担任道、府、厅、州、县官吏,成为清朝管治新疆地方行政的主力。

——摘编自欧宗瑛《边疆危机背景下的清末新疆建省与城市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义。
2024-04-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4 . 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与材料相关的战争所造成的影响是(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导致宗藩关系进一步解体
C.引发晚清权力结构变化D.清廷成为列强的提线木偶
2024-03-14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吉林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图1、图2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列强对华(     

A.借助商品输出方式攫取财富B.控制了清朝财政收入
C.通过资本输出参与国际分工D.加快了经济侵略步伐
2023-11-12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1897年,部分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老兵想移民美国夏威夷,对此,美国夏威夷海关官员多次拒绝其上岸,几份美国报纸也对此表示谴责。此外,《纽约先驱报》发行人詹姆斯登也表达了对日本移民大量涌入夏威夷的反对。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     
A.引起了各国对日本的谴责B.影响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C.赢得了美国对中国的国情D.改变了中日的军事实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
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
8 . 下表反映了在1842~1919年间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大致情况(单位:个)。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国别英国日本沙俄法国德国美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荷兰西班牙其他
条约数1631531047347412613775468
A.近代中国外交局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B.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美国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威胁性最大
D.中国陷入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