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两防并重。为此,清政府决定(     
A.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B.引进先进技术,推行清末新政
C.加强边疆治理,新疆台湾设省D.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
2 . 根据1863年议立上海同文馆时经费预算,西人教习两人共约需银3000两,此外还有其他的补贴,而同时任教的国人教习,四人共计480两。凡在翻译馆业绩出色的海外翻译人员,均由江南制造局褒奖,并授予荣誉职衔。这些政策(     
A.表明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B.利于打破"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近代化
2023-01-09更新 | 199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光绪二年至五年(1876~1879年),郭嵩焘在担任首任驻英公使期间,一直按照规定将记载欧洲风土人情的日记和游记定期寄回国内,其中不乏"(苏格兰某地)安设声报,可及六十里之远,鼓弦纵谈,六十里如在左近"等内容。这些记载(     
A.有利于开阔国人的眼界B.旨在为洋务派提供参考
C.突破了“天朝上国”观念D.蕴含着全盘西化的希冀
4 . 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因此,“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 等词汇成批地涌现,“中国”“中华”“华夏”等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这说明甲午战争(     
A.使民族国家意识大为增强B.迫使清廷承认民族平等的原则
C.使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023-01-03更新 | 417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B.超越了“中体西用”范畴
C.消除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2022-12-23更新 | 172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6 . 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洪秀全宣称要开创一个无尔虞我诈的太平世界,并宣扬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及一夫一妻制的平等思想。然而在定都天京后,他不仅极力改建天王府,内置妃嫔无数,其高级将领也广蓄妻妾。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B.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C.政策主张具有极大的随意性D.完全没有建设新国家的意愿
8 .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新疆行省
2022-12-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材料反映出(     
A.清朝已经面临中央集权危机B.梁启超对李鸿章持肯定态度
C.为维新变法开展寻找理论依据D.李鸿章已经具有民族民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不得随意去留”;福州船政局也设有“健丁营",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这些现象表明,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A.保留一定封建残余B.尚不属于近代企业
C.管理体系逐步完善D.适应战时体制需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