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1 .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8分钟的新疆喀什分会场节目为国内外数亿观众奉献了一场溢满丝路风情的新春视听盛宴,“喀什”古称“疏勒”,是古丝绸之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   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   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摘编自 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的新特点,并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这反映了(       
A.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洋务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转型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D.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咸丰初年,清廷战时军费往往由户部依据需要调拨,并钦派高官坐收坐支。1875年,左宗棠开始西征,其军费筹集除了借助外债、他省协济外,还以缴纳资金占股的形式在上海组织设立“乾泰银行”筹集,支付月息,并以海关税作抵押,得到了上海、苏杭等地商号的支持。此举(     
A.解决了西北地区的边疆危机B.折射出晚清的财政困局
C.促成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加强了中央机构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9年,上海《时报》评论说:“(汉阳铁厂)生铁一日之间已制成钢,制成钢后又成种种钢货……京汉铁路所用之钢轨,均为汉阳铁厂所供给。”这说明,汉阳铁厂(     
A.提升了中国工业生产自主性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钢铁封锁D.实现了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
2024-03-04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爱国华侨谢缵泰于1898年创作的《时局图》,可知(     

A.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B.中国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C.国家主权开始丧失D.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2024-03-04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出大量青少年赴欧美留学;甲午中日战争后,大批青少年开始留学日本。二者的共同点是(     
A.维系了封建统治B.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C.发展了洋务运动D.阻挠了列强瓜分狂潮
2024-03-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膏火”制度设立于清代雍正时期,由官府、学校向学生提供钱粮补助,实行养以助教。自雍正以后,与考课制度相配套,又相应设立“膏火”奖赏制度。洋务运动开始后,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在创办时,皆“月有膏火,考有奖赏,一如曩者书院例”。对材料中的膏火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B.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
C.是封建教育的产物D.养士精神仍然值得提倡
2024-02-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南粤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清朝前期,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由户部统一掌管和分配财政收入。19世纪中期后,各省督抚逐渐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原来听命于户部的布政司逐渐降格为地方督抚控制的财政机构。这一变化(     
A.为戊戌变法奠定经济基础B.表明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条件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2024-02-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拒绝了列强的铁路方案,不久后提出:“与其让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并争取到朝廷的支持。到甲午前,中国已经修筑了唐胥铁路等400多公里的铁路,开辟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上述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派官僚思想保守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自觉性
C.列强瓜分计划的破产D.中国近代铁路网络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图为开平矿务局在1881—1899年的原煤产量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企业的兴办(     

A.践行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推动清廷自强目标的实现
C.实现了清政府“求富”理想D.取得了“分洋商之利”效果
2024-01-29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