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促进政策,其对进出口的一些限制,譬如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禁止技术输出和采取保护性粮食政策等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随着英国工业制造业能力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品竞争力的提高,新兴工业利益集团开始积极推动贸易的自由化。(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速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原料的进口税率,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

——摘编自王文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材料二   美国学者门德尔斯1969年首次提出原始工业化理论,1972年将其扩展为“主要分布在农村中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它伴随着乡村经济的空间组织的变化”。中国明清江南工业是“超轻结构”,纺织业是明清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在对整个江南地区棉布产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棉布产量为5000万匹,清中期为10000万匹”。斜身式花机的出现大大改进了织机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精确度,发展了纹络花样等工艺,此外棉布的染色技术也有提高。在棉纺织业中最重要的分工为织和纺两大工序的分离,手工业生产与农业的分离,家庭内部的分工。江南的松江、苏州、无锡发展为棉纺织基地。

——摘编自李伯重的《江南的近代化》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儿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