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大体完成了“最初启动”中国现代化的使命,尽管这一使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甚至是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洋务派
A.创办最早近代军事工业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筹建起中国的近代海防D.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2 . 张之洞在筹建汉阳铁厂时需要购买英国炼钢炉,英方提出要先化验铁砂才能决定要用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答复说:“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购买的两座酸性转炉不适合后来汉阳铁厂所用的大冶铁矿,生产陷入困局。材料表明造成汉阳铁厂困局的因素有
①官僚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②官商不分的体制困局
③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窘境
④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2019-10-18更新 | 468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该现象
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
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
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
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5 . 对于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硝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段话反映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
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有为在早已了解西方进化论的情况下,却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指出人类历史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递嬗而进,即从君主专制而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这表明康有为
A.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B.已有依据国情推动改革的意识
C.不认同西方的社会进化史观
D.坚持“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
7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2019-09-15更新 | 1288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9 . 下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10 . 如下图,早在鸦片战争前清军就已大量装备抬枪。19世纪中后期当欧美军队使用散兵线战术后,其实用价值直线下降。1899年,清军还在大量生产抬枪,英国议员贝思福对金陵机器制造局考察后表示:“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机器,都用来生产一些无用的军械。”这说明了

A.清军武器长期领先世界
B.因循守旧加深民族危机
C.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D.战术运用决定战争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