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对洋务运动存在不同的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仇视的,是我们的政府形式。满大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自由的原则籍着我们的榜样的力量进入这个帝国,接踵而至的将是这个“奉天承运”的王朝的末日,以及他们借助盘剥和暴政而自肥的寄生生涯的终结……由于没有现代海军军衔制度,进而导致集体凝聚力的缺乏……一旦发生战事,这些武器就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支开来的欧洲军队的战利品。

——美·薛斐尔(时任美国驻华海军武官)《致萨金特公开信》(1882年)

材料二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材料三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吴永(曾任李鸿章幕僚)《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四   (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1)根据材料分析,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分别作了怎样的阐述以及作者有什么主观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形成不同的见解?你认为对历史事件的进行解释和评价应坚持哪些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94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人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不在内。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所盼以后利日益进、弊日益除,为中国立商务不隳之基,此为首务也”。这反映出部分国人认识到(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求富强国的重要性
C.制度变革的紧迫性D.社会转型的艰巨性
2024-05-13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4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入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不在内。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这反映了(     
A.技术救国的实用性B.经济强国的重要性
C.戊戌变法的必要性D.社会转型的艰巨性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锡鸿(?-1891),字云生,广东番禺人。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他考取举人后做过郭嵩焘的幕僚,镇压过农民起义。1876年,由于郭嵩焘的提名,刘锡鸿就成为了一名外交官,跟随郭嵩焘出使英国。但是,他对郭嵩焘只提名他为参赞而不是副使十分不满,这为他俩后来的交恶埋下了隐患。

刘锡鸿在使英期间有过很多私下感叹,如以前都说英国人是岛夷,“惟知逞强,无敬让之道”,现在才发现人家“上下同心,以礼自处,顾全国事如此”;“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街市往来,从未闻有人语喧嚣,亦未见有形状愁苦者。地方整齐肃穆,人民欢欣鼓舞,不徒以富强为能事,诚未可以匈奴、回纥待之矣”;观其议会“各出所见,以议时政……务适于理、当于事而后已……而举办一切,莫不上下同心,以善从之”;“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然而私下里对“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倾慕不已的刘锡鸿却受朝中守旧权贵之命监视郭嵩焘,不断密告其要“以夷变夏”图谋不轨。并在公开场合猛批郭离经叛道,破坏纲常。他声称:“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摘编自刘锡鸿《刘光禄遗稿》《英轺私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锡鸿“矛盾”表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锡鸿的“矛盾”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炮,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炮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舰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国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衰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痛感“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骞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井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 《申报》曾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此非所谓怀忠抱义,超今轶古之大丈夫哉!使统兵者皆能如此,亦何致见敌先逃,交绥辄溃?今台郡诸公之忠愤,足以感动天下矣!”该历史人物是(     
A.刘永福B.林则徐C.左宗棠D.孙中山
2023-03-0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材料   19世纪70年代,生丝外销的不振及其由此造成的国际收支的逆差,引起了中国朝野各界的震惊。从70年代中到80年代初,以《申报》为中心,展开了如何振兴丝业、挽救国粹的讨论。

1874年《申报》刊文《论西国治蚕茧法》,第一次在中国对“西国治蚕茧之法”进行介绍和论说:“盖中国人于蚕茧方成之时,即欲抽取以做生丝,未免过为性急,宜其丝内多有损坏也。如能照西法治之,则断无此等弊矣”。

1881年《申报》又刊出《论丝、茶二业整顿难易》,开始从中西“官”“商”关系的不同来探究中西生丝产销的差异。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受“官”之保护,只要对振兴输出有利,“官”即尽心竭力加以培育,以供“商”之利用。反观中国,“官”“商”却是背道而驰。要想振兴贸易,就必须改造迄今的“官”“商”关系,使官、商结为一体,互为助力。

1882年,《中报》发表《机器缫丝说》,论证引进国外机器缫丝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机器缥丝,诚哉事半而功倍矣。华人其亦多养蚕以供机器之用,而益裕其利源也哉。”发表《观缫丝局记》,以实地考察丝厂生产的游记形式,记述了公平缫丝局的规模、设施、原料储备、生产过程和管理状况,意在说明“该公司必有蒸蒸日上之势”。引起强烈反响后,又趁热打铁,发表《缫丝三利说》,以公平缫丝局观摩者答复友人提问的口气,宣传新式丝厂的“规模恢廊”“布置周密”“机器灵捷”和“立法美备”,以破除社会上对投资或举办机器丝厂的犹疑和观望心态。

1887年,总理衙门发出上谕:“令民间置办机器缫丝,不必由官经理”,大力推行鼓励民间人士引进和经营机器缫丝生产的政策。

—杨中华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次大讨论》


从近代中国观念变革与工业化演进关系的角度,评述《申报》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2023-0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洋务运动后期,中国朝野和西方很多人认为中国正在崛起,坚信以中国丰富的物产,如积极变革,“成为世界最大强国,雄视东西洋,风靡四邻,当非至难之事也”。

——新浪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洋务派为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强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     谓中国海军之可虑,则实不足以知中国也。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先是以法人之变,水军一旦灰烬,故自视怀惭,以为中国特海战未如人耳……于是张皇其词,奏设海军衙门,脱胎西法,订立海军官名及一切章程,条分缕析,无微不至,无善不备。如是,而中国海军之事亦即毕矣。彼止贪虚有其名,岂必实证其效哉?又何曾有欲与我日本争衡于东海之志哉?

——19世纪末日本驻华人士副岛种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论副岛种臣关于清朝海军的看法。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意义何在?

(2)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感情?

(3)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10 . 赞赏的背后

材料一:一组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价伏尔泰: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魁奈(1694-1774,法国经济学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

狄德罗:(中国人一旦发现道德居所有科学之首)“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一只眼睛,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

霍尔巴赫(1723-1789,法国哲学家)“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分别摘自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和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瀛寰志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伏尔泰所言的“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和霍尔巴赫所言的“唯一的宗教”实质上是指同一事物,它最可能是指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如何看待“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这一观点?
(3)西方学者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而中国早期维新派却赞赏美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这种赞赏,你怎么看?
2019-09-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静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