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教训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危机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洋务运动中,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北洋武备学堂自开办到1900年,培养了近千名近代军事指挥员。这表明,洋务运动(     
A.为中国培养了近代人才B.以建设近代海军为主
C.改变了中国军事落后局面D.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650次组卷 | 10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所有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1867年增设算学馆,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这一变化体现了
A.传统儒学教育受到冲击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实践
C.中国的教育迈向近代化D.西方教育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6 .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的开端。但当时很少有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弟送来就读,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年龄偏大的庸才,且大多数学生是冲着津贴来的。这一现象说明
A.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合时宜B.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步履维艰
C.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D.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激烈
7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这一规定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绝对平均主义B.自由主义C.军事政治合一D.民主主义
8 . 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B.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D.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蒋廷黻先生说:“我们近代对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西人近代对付我们不外学我们疏通衙门的秘诀,且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中西方的这些做法
A.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
B.淡化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
D.阻碍了西方的侵略步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有为在早已了解西方进化论的情况下,却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指出人类历史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递嬗而进,即从君主专制而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这表明康有为
A.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B.已有依据国情推动改革的意识
C.不认同西方的社会进化史观
D.坚持“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