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晚清以来,国人对于举借外债的看法不一。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也有人将外债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由此可见,当时(     
A.列强控制着中国社会舆论走向B.民族利益影响国人价值取向
C.政府与民众始终保持一致意见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2024-03-14更新 | 44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明日之星高考精英模拟历史试卷【广东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咸丰初年,清廷战时军费往往由户部依据需要调拨,并钦派高官坐收坐支。1875年,左宗棠开始西征,其军费筹集除了借助外债、他省协济外,还以缴纳资金占股的形式在上海组织设立“乾泰银行”筹集,支付月息,并以海关税作抵押,得到了上海、苏杭等地商号的支持。此举(     
A.解决了西北地区的边疆危机B.折射出晚清的财政困局
C.促成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加强了中央机构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材料反映出(     

史事

晚清两位官员对此事的不同看法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而建造了吴淞铁路,后来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将铁路赎回并予以拆除。郭嵩焘认为:“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
沈葆桢认为:“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列强)大…中国何从费此巨款向其购回,将来亦终于听其自造,此买而续之之害也”。
A.洋务派对兴办铁路持不同态度B.中国交通近代化起步艰难
C.清政府的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D.列强的经济侵略受到遏制
2024-03-13更新 | 22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北京“官眷出城者约有四百家,崇文、宣武两门外官宅十空其六七。钱铺闭歇者,自二月十五后相继,共有三百家。典铺当者,以十千为率。银价斗落至大钱一千二三百文一两,西客收帐,商贾歇业”。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使北京丧失了商业中心地位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荡涤了清朝统治经济基础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9年,上海《时报》评论说:“(汉阳铁厂)生铁一日之间已制成钢,制成钢后又成种种钢货……京汉铁路所用之钢轨,均为汉阳铁厂所供给。”这说明,汉阳铁厂(     
A.提升了中国工业生产自主性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钢铁封锁D.实现了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
2024-03-04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66年主管总理衙门的奕䜣奏请派员赴英,写道:“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即令其(斌椿)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这说明(     
A.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B.列强瓜分中国局面开始形成
C.清政府外交情报意识增强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2024-03-04更新 | 32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爱国华侨谢缵泰于1898年创作的《时局图》,可知(     

A.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B.中国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C.国家主权开始丧失D.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2024-03-04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8 . 日本以“文野战争”(宣传中日对抗是文明与野蛮之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被誉为“煤炭大王”的安川敬一郎,开战前与外商签订了一大笔合同,开战后由于担心这笔煤炭流入中国,立即单方面撕毁合同,不惜为此蒙受损失。材料反映了(     
A.社会政治是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B.外交战线也是战争重要因素
C.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为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D.资本家对外战争强烈渴望
2024-03-03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出大量青少年赴欧美留学;甲午中日战争后,大批青少年开始留学日本。二者的共同点是(     
A.维系了封建统治B.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C.发展了洋务运动D.阻挠了列强瓜分狂潮
2024-03-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2024-02-29更新 | 830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