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19世纪后期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其中某次战争不仅对中国货币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导致全国性钱荒危机的爆发,还直接影响到洋务运动的走势。这场战争后(     
A.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中外反动势力逐渐勾结在一起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4-05-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布政使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光绪帝下旨“饬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国内各书坊立即翻刻,达十余万部之多,并成为科举士子的必读参考书籍。《盛世危言》中封面题:“首为商战鼓与呼”,其内容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根源乃在于专制政治。《盛世危言》的风行(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
C.中体西用的继承与发展D.西学东渐到文化层面
2024-05-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05更新 | 122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陕甘总替左宗棠认为,“(甘肃)地当西陲冲要,汉蒙回番杂处,其间谣俗异宜,习尚各别”。在左宗棠努力下,1875年,陕西与甘肃实行了分省取士,甘肃乡试录取名额规定为40名,而之前对此并无具体规定。这反映了(     
A.西南边疆危机的加深B.洋务运动培养人才的需要
C.政府对甘肃重新定位D.清朝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4-05-0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叶,中亚的阿古柏、俄罗斯帝国侵入中国新疆,日本构衅于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外部危机日益显著,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塞防”与“海防”之争(       
A.体现清政府内部根本立场对立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2024-04-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7 . 19世纪末,清朝统治者认为日本“专用西方制胜”,痛切感到“一代有一代之兵制,一时又有一时之兵制,未可泥古制以疗新病,居夏日御冬裘也”。这说明(     
A.清政府主张全面效法日本军事体制
B.晚清统治集团认识到兵制改革的必要性
C.学习西方科技已成为当时朝野共识
D.甲午中日战争制约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折称:“从古各国角力之时,大率皆用远交近攻之道……今日中国之力,断不能兼与东西洋各国相抗”,俄国“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实受其益”,因此,“如俄用兵假道,供其资粮车马”。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朝官僚(     
A.试图推行“联俄制日”外交B.决定放弃旧的传统宗藩关系
C.对列强侵华本质有清醒认识D.对西方的态度转为主动西化
2024-04-01更新 | 326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申报》在报道中国近代某次战争时认为,侵略者“蓄意规踞安南,实欲借径安南以窥滇边”。此次战争(       

A.源于英国欲扩大在华市场B.促进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强化了清政府的海防意识D.导致传统的宗藩体系彻底崩溃
10 .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知识分子对基督教教会所印发的书籍和宣传资料大多不屑一顾;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此种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之视为鸡肋者,今不啻价重鸡林”。这从侧面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B.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C.使基督教在中国开始传播D.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