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主题一   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对《南京条约》部分内容的认识

条款清政府后人/学者
政治1宣布结束战争清大皇帝与洋妇平等条款
3.割香港岛并列;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7.租赁房屋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国中之国”
8领事裁判权主动提出、避免
麻烦、免于纠纷
破坏司法主权
9.片面最惠国待遇丧失更多主权
10.英舰进入通商口岸合情合理领海主权的被剥夺
经济2.五口通商不易防范既有损害又有机会
4.废除公行制度商贸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人增
5.赔款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6.协定关税不降反升的好事丧失关税主权

材料四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材料五  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材料六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七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材料八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基础测评*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示意图,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的着眼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认为“奇怪的结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
(5)根据材料六,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6)根据材料七,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能力提升*
(7)根据材料四,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纵横*
(8)结合材料八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3-09-0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至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更是紧紧连在了一起。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唐朝、明朝及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图3洋务运动时期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它在客观上又产生了怎样影响?请你对此进行简要的评价。
2021-01-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三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年汉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2020-07-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