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清政府租用英商怡和公司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送士兵,李鸿章认为“日敢无故击沉,英人必不答应”。丰岛海战后,他又照会各国公使,声明“日先开战”,请求列强根据“万国公例”谴责日本,帮助调停。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已深谙国际法和外交制度B.对战争爆发缺乏足够准备
C.灵活利用列强间利益冲突D.仍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残余
2022-04-18更新 | 500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甲午战争期间,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国债,向国内的通商口岸的商号、企业、商人进行借款,因为有利息,被称为“息借商款”,这和过去的战争期间向商人摊派有很大的不同。清政府这一举措
A.保证了战争期间军费开支的充足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可以减少外国银行对财政的控制
D.是对民族商办企业及商人的大力扶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
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艇损失伤亡人数
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
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

A.日军大获全胜B.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李鸿章“避战保船”
4 . 1894年12月20日,美国《世界报》报道:“日军屠杀手无寸铁、没有抵抗能力居民的活动一天天地延续着,直到街道被残缺不全的尸体阻塞为止。”上述报道中的“屠杀”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

——摘编自马勇《觉醒》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