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自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十三日起,至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止的20个月内,清廷严密监视城内居民,在地安门、西直门、菜市口、白云观等处捉获了大量可疑“人犯”,其中经审理者共涉355案,涉及“人犯”779人。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衰败的地方里甲制度B.预防英法联军进攻
C.解决皇位更迭带来的动荡D.应对太平天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       
   
A.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B.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
C.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D.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
3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2023-07-10更新 | 4250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80年岁末,刘铭传奉诏入京,力请修建铁路:“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李鸿章本同此心,倾力赞助。这显示(     
A.兴办铁路已成为朝廷共识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铁路
C.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洋务派谋求工业强国之道
2023-05-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十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半。”书信内容说明当时(       
A.北方地区的近代工业呈现空白B.洋务运动成效十分有限
C.近代工业最主要聚集地是广东D.地域差异影响时人认知
2023-05-2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十)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2年,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提出:“宜乘各国换约之时,渐改值百抽五之例,稍重洋货进口之税则, 而于洋酒、洋烟之税,更加重焉。丝茶二项,宜稍轻出口税,以减成本而广销流。”这一主张(     
A.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B.彻底扭转中外贸易逆差
C.丰富了维新派的经济思想D.有助于晚清经济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洋务事业大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由政府官员主持,而大部分科举出身的官员不愿从事洋务事业,这就为通过捐纳成为候补官员的捐员提供了署事机会,捐员大多为商人出身。以中国电报局为例,全局198个分局委员,80%以上是通过捐纳获得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捐纳制度(     
A.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新路径
C.有助于近代化事业的开展D.助推了洋务运动目标的实现
10 .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一分布状况反映了(     
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
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
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
广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
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