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采“西学”是为了维护“中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洋务派本身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内部十分复杂,难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选择的“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主要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问题。清朝统治者在“御内”和“制夷”上首先选择了“御内”“制人民”。洋务派大力“求富”,是为清政府开财源、筹军饷而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的贫困问题,洋务运动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人民群众支持的。洋务运动从发生到结束的40年间,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清政府风雨飘摇,洋务运动追求的富强根本不可能实现

——摘自刘俐宏《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内容是西方媒体在义和团运动前后对中国的评价。这种变化说明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前

“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义和团运动后

“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B.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D.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4 . 下图揭帖文字的部分节录为:“庚子三春,日照重阴,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上行下效兮,奸究道生;中原忍绝兮,羽翼洋人;趋炎附势兮,四畜同群;逢天坛怒兮,假手良民;红灯暗照兮,民不迷经;义和明教兮,不约同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合约”是指《辛丑条约》B.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C.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揭帖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2023-12-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评价

瓦德西

(八国联军统帅)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更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装备不良之故

李大钊

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周恩来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王致中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义和团的勇敢精神和纪律,是靠封建迷信来维持的

柯文

他们(义和团)面对着19世纪末华北平原出现的多重危机,其反应方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独特现象,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或其他时代的其他人相比,也非绝无仅有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义和团运动”运动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义和团揭帖,大多以精于象纬之学,料事如神的预言家《刘伯温碑记》的形式出现。其中有一个揭帖写道:“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     
A.主张推翻腐朽的清政府B.利用揭帖广泛地发动人民
C.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D.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1年,留日学生发表的《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认为,义和团运动代表了“中国民气”,其反抗列强侵略的英勇行为“振刷”了中国的国民精神。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振奋了中国人民反帝精神B.促使大批的学生留学日本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导致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2023-11-21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义和团运动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句话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A.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B.推动了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C.使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侵略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嚣张气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关于材料中所指的“暴乱”,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暴烈的排外行动中蕴结着经济意识B.“仇教”中蕴含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
C.历史的局限性掩盖了民族的正义性D.强烈的御侮心同陈旧的天朝观结合
2023-11-20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1899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这股浪潮(     
A.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