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     
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
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
2 . 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

A.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B.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
2022-06-01更新 | 15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1900年6月,上海道台与列强驻沪领事议定“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督宪张允认切实保护,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切不可近台停泊”。关于此约款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全英美等国在中国南方的利益B.刺激了清朝政府战后自我救赎
C.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反帝爱国运动D.帝国官员显示出鲜明的独立性
4 . 1900年,清政府发布宣战诏书,宣布自即日起与西方各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要求各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渡难关,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却将朝廷诏书扣押,广东、浙江等东南各省督抚认定该诏书乃“伪诏乱命”,拒不参战,随后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互不开战。这一事件主要表明
A.清政府失去全国民众支持B.外国列强收买中国抵抗力量
C.义和团抗击中外反动势力D.清朝官僚集团内部发生分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江苏南通·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列强议约互保,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保护”,而自处于战局以外,是为“东南互保”。这一做法
A.说明地方割据政权出现B.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1-08-08更新 | 98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列强侵华时“京师形势”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与图中所示对应正确的是
A.“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B.“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
C.“庚子年发生义和团……其勇锐之气疏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D.“国难日亟,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下了!”
7 . 《八国联军侵华史》中指出:“八国联军在纠合之初就不是奉各国事先的协议行动,也缺乏各国驻华公使的统一调度,各国在联合侵华期间又一直增兵不止,出兵无序,京、津、保、沽各主要战区便呈现出军队调动频繁和战事曲折多态的复杂局面。”这表明了八国联军
A.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B.侵华的直接目的是瓜分中国
C.侵华具有突发性的特点D.争夺中国政治中心的控制权
2020-10-16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据《中国近代通史》记载,俄国政府虽然赞成列强向中国用兵,但不愿出头公开领导联军与清政府为敌。当时法国驻德大使明确告诉德国政府说,没有人会信任英国的领导。这一记载反映的侵华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 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一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列强获得京津地区驻军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